中芯國際上調全年資本支出至25億美元
隨著各季每月平均晶圓產能與出貨量不斷成長,以及對未來4年市場需求看好,大陸最主要晶圓代工業(yè)者中芯國際,于2016年第1季財報法說會中表示,將再次上調2016全年晶圓代工資本支出(CapEx)至25億美元.
該公司甫于2月中旬舉行2015年第4季財報法說會時表示,由于大陸半導體市場需求快速成長,因此計劃將2016年晶圓代工資本支出,由2015年的15.7億美元,提高為21億美元,調幅達33.7%。如今再次宣布調高至25億美元,較先前21億美元又提高19.0%。中芯國際執(zhí)行長邱慈云表示,面對市場需求快速成長,該公司銷售成長幅度仍受限于現(xiàn)有產能。
根據(jù)中芯國際最新財報,2016年第1季該公司相當8吋晶圓(8-inch equivalent wafer)每月平均產能年增20.3%,出貨量則是年增25.5%。第1季產能利用率達到98.8%。
由于目前中芯國際晶圓代工營收占整體營收95.7%,因此要大幅提高公司營收或銷售額,就必須要擴大晶圓產能。
中芯國際表示,預計25億美元會運用在3個主要方面。首先是用于擴大位于北京12吋廠、深圳8吋廠、上海12吋廠、以及位于江陰新合資12吋廠的產能上。
其次是對投入充分資金,專注研發(fā)14奈米制程邏輯晶片技術。最后則是運用在設備研發(fā)、光罩業(yè)務,以及智慧財產權的收購上。
該公司希望2016年底,深圳8吋廠、上海12吋廠、北京B-1廠、北京合資廠每月平均產能分別達到3萬片、2萬片、4.5萬片與1.8萬片目標.
據(jù)報導,目前中芯國際最大競爭對手,如臺積電與三星電子(Samsung Electronics),主要是借者14或16奈米制程技術為蘋果(Apple)和高通(Qualcomm)等業(yè)者代工生產晶片。中芯國際最先進的制程技術,則是28與40奈米技術。
雖然中芯國際已開始著手對14奈米技術進行研發(fā),但邱慈云表示,28奈米市場需求依然強勁,40奈米需求則是更為強勁。
目前中芯國際28奈米技術已有1名主要客戶,該公司表示,另有4名客戶也正準備加入推出28奈米產品。
據(jù)財報資料顯示,目前該公司28奈米與40奈米技術營收分別只占整體晶圓業(yè)務營收的0.4%與19.7%。然而卻提供了約25%的毛利率。